在今年的節能宣傳周期間,國家七部委聯合印發《綠色高效制冷行動方案》,為制冷空調產業的能效升級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。
方案的主要目標,我國的制冷產品能效要在兩個節點上實現大幅提升:到2022年,家用空調、多聯機等制冷產品的能效水平提升30%以上,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20%;到2030年,制冷總體能效水平提升25%以上,綠色高效制冷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40%以上。
同時在方案中也特別提到“重點支持中央空調節能改造”,“支持在公共重點領域,更新淘汰低效設備,制冷系統能效提升工程”。
這個政策一出來,“高效空調機房”便成了行業的熱議話題。
那么,究竟什么是高效空調機房呢?空調機房的高效又是怎么來實現呢?
高效空調機房定義
所謂的高效一般是指制冷機房的能效比EER(以水冷式冷水機組為例)而言,來衡量制冷機房實際運行情況。而EER值是機房總制冷量與制冷機房總電量的一個比值。
即EER =總冷量/ (冷水機組+冷凍水泵+冷卻水泵+冷卻塔)耗電量
那么這個EER值為多少,就是為高效標準呢?
目前,整個行業還沒有統一的官方標準出來。
美國ASHRAE研究報告:
制冷機房系統能效比低于3.5需要改進;優秀的制冷機房系統能效比應高于5.0
新加坡的制冷機房系統能效情況(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的新建非居住建筑)
注:新加坡目前建筑面積大于5000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必須是綠色建筑;故目前新建建筑制冷機房能效均不小于4.4
而在我國,廣東省2018年4月1日已經實施的《集中空調制冷機房系統能效監測及評價標準》中規定總裝機大于500RT,一級能效EER需達到5.0。
所以目前行業內一般將機房能效EER>5.0空調機房稱為高效空調機房。
做高效機房有什么好處呢?
最明顯的一點,節能!
目前實際運行的制冷機房年平均能效比EER值大多數不超過3.0
舉個例子

以空調能耗占建筑能耗50%,制冷機房能耗占空調能耗70%計算,制冷機房能效比從3.0提升到5.0,建筑能耗降低14%
可見,制冷機房能效提高對提高建筑節能的重要性
高效制冷機房如何實現?
實現整個空調機房高效持續運行,實際上是個精細化設計及智能化運維的系統工作。包含節能產品的選擇、機房系統優化、節能運維等三個關鍵部分。
即在正確的機房負荷下,通過系統優化設計進行設備優選和相應的運行策略確認。通過系統動態模型,提取出系統模型運行的數據,然后進行研究和分析,設置系統運行耗能量最小的狀態即最佳運行狀態。與此同時,通過設計優化制冷機組設備及優化輸配系統設備,精準核算和優化循環水網管長,流量,管徑,水流速,沿程阻力構件和局部阻力構件等最大化優化輸配系統水泵設備參數。
在系統中,機房中的設備配置和控制策略要與其設計、負荷特性和設備運行結合起來。一套集成控制系統是獲得整套系統的最佳可靠性和效率的核心。
空調系統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,各設備之間相互關聯,傳統的僅依靠人工操作,即使這個人是非常有經驗的專家,也無法讓冷凍機房的所有設備協調高效的工作。必須依靠智能控制系統,根據負荷的需求,主動實時的去調節冷凍站的所有設備,讓整個冷凍站實現高效運行。
結束語
此次印發《方案》后,高效機房的落實及推進有了政策可依,加上采用高效機房優勢多多,勢必是行業發展的方向之一。